跑步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向生性与偏生性sgi42qg0 [复制链接]

1#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向生性与偏生性


作班主任的与学生接触多,相处时间长,会产生向生性。一天不到自己班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地方去走走、看看,找学生聊聊,心里便觉得空荡荡的,有某种不安,好象会发生什么事,即使在节假日也会有牵肠挂肚的意念。这并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一定是班主任在督促检查学生有什么不规行为。其实,班主任也在发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虽然知道学生并不欢迎班主任处处时时盯着,知道要给学生以自由独立的空间,也知道近段时间不会发生什么事,完全可以放心。理智上虽有这样的认识,而感情上总觉得要看到心里才会踏实。这种心理,跟养孩子一样,没有养过孩子,没有当过班主任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也是难理解的。这实际上是与学生朝夕相处,彼此间产生了一种依恋心理。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感,不足为奇。所以有人说当班主任会“上赢”,不当班主任会有失落感,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班主任的这种向生性是对教育事业挚爱的表现,是教育学生、带好班级的心理基础。像园丁看到自己侍弄的花草,一天比一天地更美,更有生机一样,心里是乐陶陶的,不到花园去转转,不亲手去侍弄一下,这一天就觉得过得没有意思。但是,向生性不能变成偏生性,这是作班主任的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有偏生性的教师会只看到自己在努力工作,自己班级好的一面。当自己班级与别班发生纠纷争执时,就会不自觉地偏袒自己班级,甚至个别教师会充当班级学生中的一员,直接参与其事,直接指斥别班。如果另一个班主任与这个班主任一样,也有偏生性,那结果是学生间的矛盾演化为教师间的矛盾。这在学校中并不少见。有偏生性的教师也容易偏袒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班干部或成绩好的学生。要么看不到所犯的错误缺点,要么看到了也会不自觉地原谅、宽容他们。而对不守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却认为是班级的累赘,没有这些所谓的差生,班主任工作是多么地轻松,学校里的影响会是多么地好,师生关系会是多么地融洽,那教育工作是多么地春风骀荡,其乐融融。不当班主任的任课教师通常要教几个平行班,要跟不同的班主任接触。这些班级在学风、纪律、成绩等方面难免会有些参差,如果任课教师在无意中说了这班好,那班差的话,有偏生性的教师听后内心会深感不快,觉得有教师在背后议论自己,进而造成与任课教师配合密切上的困难。不可否认,有偏生性的教师也是爱教育事业的,是爱自己班级的,否则又何苦无缘无故地去恨别班或教师呢?但这是一种扭曲了的爱,与向生性的爱有质的区别。偏生性是一种狭隘的爱,虽有给予,但更多的是想取得,希望学生更多地爱他(她)这个班主任,功利性太强。向生性的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将爱看作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用自己无私的爱教育学生,实践爱的教育,以自己的爱为表率来引导、激发学生的爱——爱同学、爱班级、爱知识、爱真理……。所以这样的班主任不是把学生看作是私有财产,带好班级是为了获得领导、学生、家长一个好的评价,而是看作塑造灵*的伟大的事业。因为教育归根结蒂是“爱的教育”。


    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反映。具有爱的人,接纳自己,接纳别人;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向生性即是爱生性。假若我们老师把爱给予学生,比喻为一支已经点亮的蜡烛,去点燃另一支尚未点亮的蜡烛;那么被点亮的蜡烛又去点亮另一支蜡烛,于是一支烛光变成了两支烛光、四支烛光……最后换来的是一片光明。给予的爱越多,爱就越浓、越温馨,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完善,精神变得更加崇高。希望我们教师多一点向生性,少一点偏生性。写于2009-3-1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