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共享女友倒下了,还有千百个共享站 [复制链接]

1#

共享,是个自带流量的IP,什么东西只要加“共享”作定语,就注定吸引眼球。在这个神奇的逻辑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马扎、共享KTV、共享手机、共享购物车、共享睡眠仓……层出不穷,好像没什么是不能共享的。

近两天,又出现了“共享女友”,元一天,能体验上万元的硅胶仿真娃娃,五款造型可选……虽然一推出就赚足了眼球,短短不到两天却因涉嫌低俗,地推人员被抓并被罚款,业务是否继续保留也成未知数。不到两天“共享女友”就倒下了,成了“破产”速度最快的“共享”故事。但是,关于“共享”的故事并不会打住。

8月以来,“共享健身仓”的故事“讲述”起来。主打投放社区的健身仓,实际上是小型跑步仓,里面配备了跑步机、空气净化系统、视频设备等,营运模式仍为分时租赁。虽然刚推出不久,就已经有四家融到了天使轮,其中两家(抖吧、觅跑)还推出了试用产品。

共享健身仓能走多远不好说,这取决于其是否真正戳中了用户痛点。

首先不得不承认,不管从健身市场的规模,还是从用户实际需求来说,共享健身仓其实是有一定生存空间的。数据显示,自年起,中国的健身人口就以年均10%的增长率递增,年达到万人。而庞大的健身人群中,跑步又是首选,据调查显示,69%的运动健身用户经常参加跑步活动。

与此同时,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加上北京等大都市又面临雾霾、污染等问题困扰,一个在自家小区里的室内健身好去处,便成了切实的需求。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共享健身仓就一定能成功。至少从目前已推出的试用品来看,用户体验和性价比都不是很如人意。清一水的跑步仓,设备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只能容纳一个人,社交范围狭窄,一人独乐难免苦闷;安全性也是个大问题,是否配备了急救设备,遇到紧急情况,外面的人能否及时打开也是未知。

另外,共享健身仓还面临着所有分时租赁模式面对的共同问题:前期成本投入大,回收却很慢。按照目前共享健身仓的收费标准,跑步一小时12元(纯净仓跑步一小时30元),这个价格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还是未知。而一台普通健身仓成本在万元左右,光收回成本就需要8-12个月。还有,用户是尝尝鲜就算了,还是会长期使用,以及占用小区公共场地,增加用地矛盾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摆在共享健身仓前的难题。

关于共享的故事,近两年有太多,每个“共享”的故事一出,都会万众喧嚣。到底哪些是真风口,哪些是伪需求,最终还是需要市场来检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