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www.txbyjgh.com/m/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位航天员,他们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全文字,阅读约需11分钟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编辑张磊刘梦婕校对李铭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17日9时22分发射,搭载3名航天员飞向太空。
为什么是他们三个人?上太空前,他们要经过怎样的魔鬼训练?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航天航空专家,为大家揭秘。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位航天员,他们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今天上午,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与记者见面。图/中国载人航天官微
━━━━━
此次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开展科学测试,其间还要到舱外看看
按计划,航天员将在天上驻留长达三个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
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
选拔航天员有哪些要求?
有鼻炎、龋齿的都不合格
季启明介绍,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
成为航天员都有哪些要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航天员需要全面具备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的能力。
“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各类应急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操作,对航天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黄伟芬说。
此外,航天员还必须要有良好的体格。
“要保证身体表面无畸形、无外伤以及其他后遗症。一些患有慢性病、精神病,有骨折、皮炎、眩晕、色弱、鼻炎甚至龋齿等疾病的人员,也都不合格。家族有遗传病史的不可以,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员也不会被通过,当然也不能近视。”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航天员的脑功能、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均要进行评定,了解其身体机能的储备能力以及调节能力。
人员选拔完成后,就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据季启明介绍,此次针对航天员制定了周密的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了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了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目前,航天员乘组已做好了执行任务的各项准备。
━━━━━
航天员要经历怎样的训练?
训练四五个小时,拿筷子都没劲儿了
如果要进行太空行走任务,一般要在中性浮力水槽进行训练。这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环境,训练过程需要有潜水员的保护。
“在地面其实很难模拟太空行走的环境,只有用水池,穿着舱外航天服下去训练。航天员在水池中不能浮上来,也不能沉底,相当于在太空一样。水池中有一比一的设备模型,航天员在水池中进行安装。”庞之浩解释。
太空行走主要要求航天员的上肢力量。“像攀岩一样用手走,其实很累,训练下来掉几斤肉。拧螺丝也有技巧,不能太使劲,不然失重环境中会原地嗖嗖地转,很难停下来。”庞之浩说,一次训练四五个小时,最后航天员连吃饭夹筷子的劲儿都没了。
除了前期的训练,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期间也需要身体锻炼。“长期在太空中,肌肉会萎缩,骨头会脱钙,所以每天要锻炼,否则到地面就不能走了。”庞之浩介绍,但在太空中锻炼的方法跟地面不一样,一定要固定,腰部和胸部要挂住,拽着航天员,只有腿可以动。“不然,在跑步机上跑着人都飘起来了。”
━━━━━
“天宫”里面什么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
▲舱内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核心舱配置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季启明介绍,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已按计划完成了9类42项测试,主要包括平台基本功能、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爬行与在轨辨识、出舱功能以及科学实验柜等测试内容。截至6月16日,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已在轨运行17天,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组合体已调整到高度约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起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分析确认,组合体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
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大平层”有包裹式淋浴间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天宫一号于年成功发射,发射重量8吨左右,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为15立方米,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相对于神舟七号7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依然比较局促。
当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
中国空间站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
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实现“睡觉自由”,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依然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航天员虽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样的淋浴和泡澡,但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卫生问题。
▲舱内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食物荤素搭配,全舱设有移动WiFi
已经升空的天舟二号,送去了丰富的食物。
我国的航天食品有不少传统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显的中式特色。食物不仅有主副之分,讲究荤素搭配,更有独特的风味,甚至人人皆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出现在航天员的美食列表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杨胜此前介绍,空间站将地面的物流技术也应用其中,借鉴国内物流先进的管理技术,航天员通过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