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完成127亿美元融资后,Keep如何布 [复制链接]

1#

互联网+体育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

互联网+体育ID:jipangtiyu

作者

周里希

纪胖说:时间总能给人答案。大浪淘沙,浮于表面者会随时代的浪花而远去;脚踏实地者,终将闪耀光芒,被人铭记。

从年至今,Keep成立已有三年。这三年间中国互联网运动健身领域风云变幻,据不完全统计,年仅运动类APP就有超过款共存,三年过去了,如今能被用户广泛认可的屈指可数,Keep是其中之一。

有人把Keep视作线下健身的颠覆者,认为它开启了全新的健身模式,但其实Keep并不张扬,相反在资本层面Keep十分低调。Keep上一次融资还是两年前的事,相比很多体育产业内的创业公司一年内融资数次,Keep融资频率不高,这说明这家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已经能够自我造血。而事实上,Keep确实更多是在深耕内容、打磨产品,获取用户数量。

经过市场洗礼的Keep在博得受众青睐的同时最近再一次获得了资本界认可。7月10日,Keep宣布完成1.27亿美元D轮融资,由高盛集团领投,腾讯、纪源资本、晨兴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挖掘数据和AI应用、智能硬件KeepKit研发和线下店Keepland中。此外,Keep将继续发力线下跑步业务。6月30日,Keep旗下路跑活动HeyKeeper首站已在北京举行,未来计划进入更多城市。

以线上起家的Keep为何将注意力转移至线下?拿到融资后的Keep又将如何布局路跑业务?Keep的商业模式如何变现?近日,笔者采访了Keep高级户外合作经理胡泽盛,向其详细了解Keep路跑产业的未来战略规划。

Keep路跑业务布局

年4月15日,刚满周年的Keep上线了跑步功能,正式开始为跑者提供服务。起初服务内容仅有“轨迹记录”和“数据统计”两项基本功能,后来Keep专门设计了一系列课程。首创的“燃脂跑”是其中重要内容,帮助更多人参与到跑步中来,把跑步变成全民运动,调动无数小白跑者。之后,更加进阶的“法特莱克”训练法上线,帮助近80万跑者科学突破个人跑步最长里程,吸引了不少专业跑者的青睐。

回顾当初Keep进入路跑产业的原因时,胡泽盛解释说,“是顺应了用户需求”。从年开始,国内民众对于路跑运动的认知度和需求度在大幅提高,许多人的运动习惯开始向跑步方向转变。

“我们从App反馈上看到了很多用户提到了这方面的需求,他们希望把跑步的方向加入到Keep产品里,因此我们加入了跑步产品。”胡泽盛说。

Keep发展跑步业务不能算是主动出击,但当他们进入跑步行业时,准备还是很充分的。Keep客户端App上提供了优质内容和科学训练机制、方法,因此用户数量逐渐增加。

胡泽盛向笔者透露,目前公司旗下跑步用户数量已达到千万级,跑步业务正在成为公司发展重点。

不同于其他运动,跑步更注重线下体验与参与。所以Keep除了提供线上跑步课程与内容外,还将布局线下。目前,Keep已举办了多场线下跑步活动。最近的一场活动是HeyKeeper北京站,个活动名额在3天内就报满。在皇城根遗址公园、景山公园等五条线路上,跑者们乐在其中。

胡泽盛表示,我们发现跑步用户更喜欢在室外环境跑步,既然用户选择了户外,我们又是为用户服务的,所以会选择用户所在的场所以及场景举办活动。

“另一方面,天然的赛事资源会聚集跑步人群,通过赛事搭建的平台把跑者聚集在一起,我们优先选择这种跑者聚集的场景,所以今年开始我们会逐渐走到线下,走到赛事中,去跟跑者近距离接触。”胡泽盛向笔者进一步解释了公司布局线下的目的。

据他介绍,Keep已经与武汉马拉松、兰州马拉松完成了合作。作为赛事运动App支持商,Keep开发了“赛道语音助手”功能,通过App内的语音播报为跑者提供专业的赛中指导和赛道沿途城市介绍。

服务ToC端,发力ToB端

举办线下活动、与各大城市马拉松进行合作,公司想从中得到什么?对此,胡泽盛回应称,Keep是秉持服务跑者的态度,为用户考虑,向跑者传递Keep的跑步品牌和多样性的跑步功能。同时,他也表示,公司布局路跑产业基于两方面考虑,除了搭建服务跑者的ToC端外,ToB端也是Keep发力的重点。

Keep与知名IP“吾皇万睡”推出的趣味跑步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此次合作,Keep把枯燥的路跑运动转变为“帮巴扎黑减肥”趣味项目。巴扎黑是“吾皇万睡”推出的卡通形象狗,跑者们通过Keep课程在充满趣味性“遛狗”的同时,真实体验到了燃脂跑的课程设计理念和科学意义,让跑者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得到锻炼,这样的形式更易被Keep的目标用户群接受。

“我们希望通过线下场景的合作,提升在B端市场的影响力,通过接触赛事的组委会以及一些其他品牌,开展更多商业合作、运营活动,能够在整个跑步领域打出Keep的跑步品牌。”胡泽盛这样解释。

作为互联网+体育这种模式的典范,Keep从始至终一直以打造品牌作为经营目标,所以跑步业务的经营目标也是一样。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实现自我盈利是第一要务。Keep同样也面临生存压力,不过从创立至今,公司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商业化,而是寻求如何将品牌从一个App变成一个运动品牌。

Keep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宁就曾表达过同样观点,他希望Keep最终能打造成为一个运动品牌,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简单的App。因此,Keep从健身业务出发逐渐延展至整个运动,之后在再发展到以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而展开的多领域。

打造行业壁垒、加深护城河是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王宁希望去做可以提升公司竞争壁垒的事情,所以公司不惜投入大量时间不断优化产品和挑战自我。

而王宁所说的行业壁垒之于路跑业务就是Keep引以为傲的优质内容,原创跑步课程以及对跑者用心的态度,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和超越的。当前Keep首要任务是不断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培养用户习惯从而积累用户、抢占市场。公司内部一直信奉的创业信条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1.27亿美元融资有何期待?

两年间未曾得到融资的Keep度过了一段蛰伏期。期间,Keep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产品打磨与积累用户上,同时Keep的盈利模式也有所突破。

线上,Keep继续研发并上线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跑步、瑜伽、骑行等各类付费课程和服务;同时公司持续发力电商,用户通过App端进入Keep商城,自营系列KeepUp广受好评。

线下,今年3月Keep第一家线下运动空间在北京华贸开始营业,试运营期间几乎每日爆满。Keep还成立了以家庭场景中智能运动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线KeepKit,研发的第一个产品为跑步机,在京东首发后拿下了跑步机分类下热销商品第一名并已售罄。

D轮融资将帮助Keep坐实互联网健身行业领头羊地位,同时也表明Keep的盈利模式已经获得资本市场认可。1.27亿美元融资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国内互联网健身领域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此前有消息称,获得融资后的Keep将会加大线下投入,而跑步业务作为其中重点,未来将如何布局,非常令人期待。

胡泽盛表示,Keep跑步业务依旧会从线上与线下入手。首先,完善与开发战略内容,这是Keep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战略合作、资源购买等渠道,提升站内内容的质量,对站内内容进行深入包装,把站内内容囊括至完整的跑步领域,”胡泽盛称,“目前,Keep更多服务于基础跑步人群,未来希望能扩展至所有跑步人群,适应金字塔各个领域的跑者。”

针对线下方面,胡泽盛透露,今年会结合更多线下赛事,希望线下部分能够有更多露出以及让更多用户感受到产品功能。据他说,今年北马就能够看到Keep开发的“赛道语音助手”,在为参赛选手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化身为导游,为不了解北京的外地跑者介绍深厚的北京城市文化。

此外,他还提到了Keep原创IP——“HeyKeeper”,今年第一站在北京。从用户反馈来看,可以继续往下深化。Keep正在策划如何在各个城市推广落地,目标是一个月一场。据胡泽盛说,这是Keep首创,市场上目前没有这样的活动形态,具有一定创新性。

他认为,所有与体育有关的商业开发离不开赛事或者活动本身,原创独立IP给今后Keep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会。

前面提及的KeepKit产品线也是未来规划的重点。跑步机的问世给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让跑步更smart,市场成绩也不错。未来,Keep将推出更多硬件,研究并开发竞争者难以同质化的实质内容。

Keep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用户带来价值,同时也在慢慢改变整个行业,Keep的未来值得憧憬。

时间总能给人答案。大浪淘沙,浮于表面者会随时代的浪花而远去;脚踏实地者,终将闪耀光芒,被人铭记。作为旁观者,我们希望即使未来App客户端甚至手机这些载体消逝了,可Keep这个品牌依然存在,而中国也需要这样的自主品牌,未来的体育市场在中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