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立下新的目标,比如说瘦个二十斤,然后还让大家监督她跑步,每天在朋友圈打卡。随后你会发现,你在奶茶店看到她了,在烧烤摊看到她了,就是在健身房看不到她。大家很有默契得不提当初的目标,当作什么都没说过。是不是扎心了,说的好像就是自己。
跑步,看起来很简单,却又没那么简单,经常听身边的人说跑步健身或跑步减肥,通常是抱着某种目的在跑步,结果跑步方法不正确,身体没锻炼好,还把膝盖跑坏了,自己却不知道原因。
跑步高手应该知道,一个人跑步厉不厉害,不是看他跑步有多快,而是在于他控制步伐的能力,专业点来说就是跑步配速,即跑完一公里花费的时间。适当的配速可以提高减肥效率,减轻身体负担,而不正确的配速则会伤害膝盖。
有跑步新手在后台留言询问,自己跑完5km耗时35分钟,这属于什么水平?
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对后期提高水平、保护膝盖有重要意义,不然随便乱跑一通,每天像散步一样,根本没有效果。
这位网友目前的水平属于入门级,大多数刚跑步的人都是这个水平,提升空间很大,坚持跑下去,速度会有所提升。
国家级运动员跑完5公里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如果你是普通人,已经能达到这个水平,建议去参加比赛,基本上回回都能拿第一。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跑步应该是一件享受锻炼的过程,不要有太多功利心,一定要达到某个水平,那样会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带来负担,还是要以健身保养为目的。按照配速每公里7分钟,不快也不慢,对膝盖的损伤最小。
另外,大家还要结合自己的年龄、经验、性别、体重、疾病适当调整配速。30-39岁之间的男性,BMI指数正常,体型匀称或微胖,配速建议在6分钟至7分30秒。40-49岁的男性,体重过胖,很少运动,跑步经验少,配速建议在8分钟至9分钟,女性比男性适当放宽要求,可增加30秒至1分钟。
对于那些超重、患有心脏疾病、膝盖有旧伤、体质虚弱的人,不必给自己要求过高,一公里10分钟或超过10分钟都可以,不必强求。除了跑步,也可以选择其他运动方式健身。
跑步配速一般是给新手的参考建议,如何不太适合,就要稍作调整,结合自己跑步时的状态改变步伐,比如说心率、呼吸节奏、劳累程度等等。运动时有一个最佳心率,保持在这个范围运动效果最好,具体算法是(-年龄)*0.8。跑步过程中没有胸闷、眩晕、喘不过气的现象,结束后没有明显不适,那么明天可以继续进行,若是感觉异常疼痛、劳累,就要降低配速。
通过身体状态调整配速,慢慢摸索,你会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跑步方式。另外,大家在跑步时还要注意2个跑步习惯,避免伤害膝盖。
第一个习惯、跑前做热身,跑后做拉伸
当你从睡眠状态突然惊醒,要立刻开始工作,你会怎么想?肯定难以适应,所以在正式跑步前先热身,原地跑、向后抬腿、扭腰都可以,唤醒肌肉力量,一般做15分钟,然后再正式跑步。
准备结束跑步时,逐渐放慢速度,不要突然“刹车”,防止膝盖受损。正式结束后原地拉伸肌肉,活动手腕、脚腕处关节,按摩一下小腿和大腿肌肉,可以放松身体,减少肌肉酸痛。
第二个习惯、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步时,前脚掌着地还是后脚掌?要看具体情况,慢跑时重心变化慢,应后脚掌先着地。快跑时则选择前脚掌先着地,有利于加快速度,这一点要求较高,一般专业运动员会选择这样的方法。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建议采用脚跟加脚中部的方式跑步。
跑步不是一场作秀,是跑给自己看的,要享受过程,不要过分在意配速,不是越快越好,万一跑出心脏病就得不偿失。日常锻炼控制在7分钟左右跑完一公里,这样的配速就可以了,对膝盖损伤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