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招聘微信群 http://www.olandoweb.org/chaoliu/xinchao/1280.html跑步,作为一项经济又便捷的运动,受到广大运动爱好者的欢迎。可是,跑步不是单纯迈开腿那么简单,跑得好,对身体益处很多;跑不好,伤害也不少。
跑步不是单纯关节的机械运动,科学跑步要做好如下准备。
受访专家
浙江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蒋利锋
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情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
本期编辑:王冰洁
根据足弓选跑鞋
跑步时,脚掌落地瞬间会对膝关节产生冲击力,约为体重的3~5倍;体重越大,冲击力越大,这就要跑鞋“吸收”一部分震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跑鞋有缓震型、支撑型、控制型。
与常规缓震型相比,支撑型是专门针对脚进行的内旋控制设计,但控制强度低于控制型。选跑鞋类型前,需先知道自己是什么“脚型”。
通常来讲,人体足部有个正常弯曲的弹性弓形结构,即足弓,帮助维持人体稳定性,可分为正常足、扁平足、高足弓。
判断方法很简单:取一张A4纸,平铺在地面上;双脚微微打湿,踩在纸上,印出脚型。可以看到,足底偏中间的位置有一块空白。
正常情况下,空白部分的宽度应占整个足宽的2/3;如果<2/3,则为低足弓或扁平足;>2/3,则为高足弓。
低足弓、扁平足
足内旋,也称足外翻,即足内侧先着地,走路常是“内八字”,多见于低足弓、扁平足跑者。足外旋,即足内翻,一般多见于高足弓跑步者。
由于足弓高度不够,扁平足着地时的减震效果不佳,鞋底要选偏硬的,比如中足内侧区域有足弓支撑结构的跑鞋;或选带减震作用的控制型跑鞋。
高足弓
高足弓并不像平足一样多见,但相对于正常足,它本身的抗震能力很强,但着地时往往存在内翻不足的问题,可选择前掌区域使用软质材料的缓震型跑鞋。
跑步,选对场地很重要
按照日常跑步的一般需求,将跑道选择从推荐、一般到不建议分为以下5款。
1
塑胶跑道
塑胶跑道,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佳选择,更适合初跑者。
建议选择直行的塑胶跑道;如果是绕圈的,则需要注意跑的方向交替进行,不能长时间顺着同一个方向跑,否则容易导致圈内侧的关节损伤。
2
柏油路
柏油路是很多长期跑者的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跑步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力量和跑步幅度后,可选择路跑,但建议在人少、空旷的场地进行。
3
草地
草地。选择合适的草地比较困难,而且草地有坑洼、石子等,容易扭到脚踝,但如果有理想的草地,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
跑步机
跑步机。跑步机和户外跑的人体肌肉协调性是不一样的,从人体本身的角度来说,户外跑更符合人类的进化,但若没有户外条件,跑步机还是可以选择的。
5
水泥地或石板路
水泥地或者石板路,无法对人体进行任何缓冲,不建议选择。
选好了跑鞋和跑道,也不要急着开始跑步,应先重视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避免肌肉、肌腱以及关节软骨损伤。
首先要打造核心力量,不妨试试一套动作:提踵、深蹲、卷腹,可每20下为一组,做3组;平板支撑45秒,做3组;侧平板30秒×3组、臀桥10秒×10次,每组间隔均为30~60秒。
准备开始跑步后,每次跑前必须热身。很多初跑者往往会忽略,或热身不够到位就开跑,把重点放在“跑”上面,导致跑后出现肌肉酸痛,严重的甚至伤害到关节。
大家可以进行一套动作:开合跳30秒,小碎步30秒,弓步压腿、侧压腿两侧各10下,前踢、后踢、高抬腿各30秒,可以有效激活心肺。
避免6种错误跑姿
跑步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跑姿。
理想跑姿:身体前倾,用上半身的中心提供助力,使跑步时更省力;膝关节前屈,方便调动大腿肌肉,并起到缓冲作用;落地时,重心应离支撑脚较近。
横摆臂
跑起来摆臂动作夸张,例如幅度过大、频率过快或干脆横向摆臂等,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消耗,还可能导致身体左右摇晃,增加腰椎负荷。
解决方案:手臂和身体协调一致地运动才是最高效的方式。跑步时手臂要自然摆动,双臂应以肩为轴,在胸部与腰部之间前后摆动,肘部保持90度弯曲。
肩高耸
跑步时肩部肌肉紧绷僵硬、高高耸起,会使肩部疲劳酸痛。反过来,肩部疲劳也会加重上身紧张,进入恶性循环。
解决方案:跑步时,肩部自然下垂,手掌放松,否则肌肉的紧张感可能会蔓延到肩部和后背等;若感到肩部已紧绷,建议先进行颈肩部位拉伸、抖动,放松肌肉。
X型腿
一些跑步者经常出现膝盖内扣情况,俗称“X型腿”。这一错误姿势对膝盖的损伤十分严重,有时还可能连累小腿、足踝等。
解决方案:膝盖方向要与脚尖保持一致,平时适当做些大腿的肌肉训练,运动时能减少损伤发生。
上身后仰
为了追求速度,很多人“腿跑在了身体前面”,导致上肢后仰。这无形中抵消了一部分前进的动力,还容易导致胸腹肌肉过分紧张,久而久之引发肩颈背不适。
解决方案:跑步时身体微微前倾,利用重力产生一部分向前的动力,同时挺胸收腹保持躯干挺直,不可含胸弓背。
步子太大
过度追求步幅会使脚的着地点远离身体重心,很容易让脚跟先着地,造成踝关节、膝关节锁死,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也会未经缓冲直接作用于关节上。
解决方案:保持自己适合的速度,步幅控制在前脚落地时,小腿接近于垂直地面的位置。
用嘴呼吸
呼吸方式是跑步时很易被忽视的状况,很多人因为需氧量增加,下意识地张大嘴呼吸,导致运动节奏混乱和表现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岔气、胸痛等不适。
解决方案:速度较慢时,可用鼻呼吸;强度较大时,建议“鼻吸气,口鼻呼气”,注意保持稳定节奏: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者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跑步结束后,我们需要让肌肉及时“冷静”下来,缓解它的紧张和僵硬,恢复韧性和弹性,还可以让腿部肌肉放松开来,保持线条感。
不少跑者都有记录跑步轨迹、配速的习惯,手机不离身。建议买一条跑步腰包,避免抓在手上影响甩臂。
一旦开始跑步,尽量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和跑量,循序渐进,给身体适应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母亲在行动”()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