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举办的全球创业大赛亚洲区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
每年,哪些创业项目入围,投资人如何评价,总能给予未来一年一些行业新启示。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之下,今年入围的项目不少都和“宅家经济”“远程共享”相关,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关。
对大赛项目的分析、点评,同时也是从投资人视角管中窥豹,探讨上海数字化转型之路怎么走。
项目几乎都指向在线经济
评委们的较大疑虑是,AI的辨别能力有多强?
今年闯入决赛的8个创业项目,其中4个来自中国团队,其余来自印度团队和新加坡团队,区域特点鲜明。每一个项目在8分钟规定时间内一一路演,并由评委立即提问、点评。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比起往年在陆家嘴国金中心的现场路演,今年采用线上方式,除了选手、评委,还有多位投资人在线参与,氛围更加国际化。就拿出席的评委、创投人来说,往年受限于本地,而今年更多人来自五湖四海。
那么,今年的创业项目的特点是什么呢?答案指向在线经济,几乎所有项目都与数字化转型相关。
比如一个健身类项目。创业团队通过手机App,采用AI监控,随时监测人们健身时的体态变化,AI能立即判断姿势的准确率。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家自己锻炼。
创业者认为,健身的困境在于,人都想保持健康,但是出于总想省力的本能,坚持运动很难。中国市场的健身布局,目前主要为两类,一是实体健身房、工作室,二是在线家庭应用设备,家用跑步机、划船机、智能手表、Keep应用等。无论哪一类,现有的服务还比较初级。
在健身房有私人教练指导,锻炼效果好,但价格昂贵,加上实体门店地理位置限制,路上还要花时间,人们不容易坚持。在线健身App、免费的健身视频等,优点是费用很低,也没有交通成本、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但缺乏专业教练指导监督、个性化互动,锻炼的整体效果较差,一个人很难依靠自律坚持下去。
针对痛点,该创业项目主要模式为在线+教练+AI。项目有过一次小规模试验,组织了一个7天减脂训练营,1名教练对7名学生上课。价格为每班每人50元—元。学生直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