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摘要:12月7日,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签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文件,发起了年中资规模最大的一笔对外并购案。但是面对高达43%的溢价,这笔交易真的划得来吗?
安踏巨资收购AmerSports
今天的安踏无疑已经从20多年前的小作坊成长为今天的体育用品行业巨头。总市值接近千亿,几乎是其他四家香港上市企业(特步国际、、匹克体育、李宁)市值总和的两倍;净利润亦超过其他四家的净利润总和。
12月7日,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签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文件,发起了年中资规模最大的一笔对外并购案。
当日晚间,由安踏体育()、方源资本、AnameredInvestments及腾讯()组成的投资者财团宣布,通过新成立的MascotBidcoOy公司,现金收购芬兰体育用品集团AmerSports(亚玛芬体育)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1.15亿股股份。
每股收购价为现金40欧元(折合人民币元),较其3个月平均交易价格溢价43%,合计要约收购价值约为4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亿元)。
在最终的交易方案中,安踏将达到57.95%的股份占比,方源资本占股21.4%,AnameredInvestments持股20.65%。腾讯通过对方源资本的投资,在新公司中占股比例为5.6%。
这一要约收购的要约期预计将于12月20日前后开始,持续约十周,预计收购最迟将于年第二季度完成。届时,AmerSports将会从芬兰退市。
AmerSports值这个价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家耗巨资买回来的AmerSports,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我们或许都不曾想到,这家总部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体育用品公司竟然是靠烟草生意起家。但也许亦是因为烟草业务能为Amer带来巨大的现金流,这也是一切故事发展的前提。
说起Amer的发家史,得追溯至年。
当时AmerSports主要做的是烟草制造和分销的生意,与体育毫不相干。
在随后的20多年里,AmerSports接触了航运业务、出版印刷业务。而且其扩张主要靠并购铺路。
年,AmerSports才正式涉足体育,依然是通过是收购铺路,在-这6年的时间里,AmerSports先后收购了冰球器材和保护装备制造商Koho、纽约长岛的分销商Koho体育用品公司及加拿大魁北克的两家冰球器材制造商。
可是当时,体育还只是它的一小部分。
直到年,Amer以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芝加哥的威尔胜体育用品公司,这家公司的球类运动器材制造领域一直身居高位,颇受欢迎,这让Amer嗅到了商机。
于是乎,随后的整个90年代,Amer一步步肢解自己的非体育业务,与此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体育资产矩阵。
当然,壮大的方式依然是通过不断的收购、收购、再收购。
年,Amer正式推出了AmerSports的市场品牌,并且辅以全新LOGO,至此,Amer进入了全新的体育业务发展时代。
年,Amer彻底退出烟草业务。同年,Amer正式更名为AmerSports。
从年到年,经过了54年的探索,Amer才完成了从烟草公司向体育品牌公司的转变。也就是说AmerSports真正的春天是在年开始的。
此后,AmerSports依然沉迷于收购无法自拔,年,AmerSports以总交易额4.85亿欧元收购了始祖鸟、萨洛蒙分公司,萨洛蒙、法国自行车器材制造商Mavic、户外运动品牌Bonfire以及Cliché。
与此同时,这次的大肆收购让AmerSports一举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体育器材公司,直到现今,这些品牌仍是各自的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自年之后,AmerSports的收购动作开始减缓,同时在这些收购公司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但到了年,AmerSports的收购毒瘾又犯了,先后拿下了美国棒球品牌LouisvilleSlugger、数字运动应用SportsTracker以及功能训练系统供应商Queenax。
今年5月,AmerSports又斥资2.55亿欧元对丹麦时尚集团ICGroup手中的运动时尚品牌PeakPerformance发起收购要约。
至此,AmerSports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体育用品公司,并在美国、中国、英国、日本、芬兰、加拿大、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等国家拥有全资子公司,拥有超过10个细分领域的高端龙头品牌,其中包括加拿大奢侈级户外装备品牌Arcteryx(始祖鸟)、法国山地户外越野品牌Salomon(萨洛蒙)、美国网球装备品牌Wilson(威尔逊)、奥地利滑雪装备品牌Atomic、旗下自行车装备和服装品牌Mavic、芬兰运动腕表等户外装备品牌Suunto和美国跑步机品牌Precor等。
截止到去年,AmerSports的销售组织遍布34个国家,僱用约8,名员工。资料显示,AmerSports主要透过持续研发开发体育用品并向贸易客户(包括体育用品连锁店、零售专柜、大型商场、健身俱乐部及分销商)出售其产品,并透过品牌店铺、工厂直销及电商直接销售予消费者。
如果光是看其表面信息,斯多克觉得,AmerSports历经近70多年依然经久不衰,更实现了从烟草公司向体育品牌公司的华丽转变并不容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公司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及整体把控能力,且其收购布局点亦非常精准。但同时该公司的壮大主要是靠不断收购知名品牌,缺少自主研发的原创品牌,始终站不住脚跟。换个角度想,安踏若只择优收购品牌会否更有利于发展?打包整个吃真的划得来吗?并且如此高的溢价。
此外,Amer大大小小的多品牌多元化的组合也会让安踏在管理运营上有一定的难度。
AmerSports恐拖累安踏财务状况现金流
再来看看AmerSports财务方面的信息,根据AmerSports年财报,年营收为26.亿欧元,仅增长2.4%,营收增长速度已连续五年下滑。年的营收增长为13.7%,到了年营收增长断崖式下滑至3.5%。年营业利润增长2.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1.26亿欧元减少至万欧元,同比大减26.5%。净利方面,AmerSports年的净利率为3.47%,低于耐克的5.3%、阿迪达斯的5.2%,和安踏的18.5%。于今年9月底,AmerSports主要资产包括存货及在建工程6.11亿欧元及其他应收款项7.91亿欧元。
安踏方面,过去5年内营收从年的全年89.23亿人民币,到年的半年.5亿人民币,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这个增长过程中,多品牌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这次收购的主要原因,即AmerSports与安踏多品牌发展战略高度匹配。
但是结合对比二者的财务情况,很明显,AmerSports利润率、资产负债均逊于安踏,据了解AmerSports还拥有约10亿欧元的净债务。
因此斯多克认为,这笔交易,AmerSports的财务状况必定会拖累安踏资产负债表状况、财务成本及股东派息都将受影响,就算收购后,不合并资产负债表,以安踏持股计,至少需要出资约26.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亿),而截至今年6月底,安踏手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仅有69.3亿元人民币。安踏在公告中提到,交易代价将由现金及借款方式支付。无疑,该笔交易也定会拖累安踏现金流。
再者,参与财团的成员较多,未来的执行也是一个问题,主权未必就在安踏手上,加上未来债务利率浮动及杠杆比率等问题,这些方面看,AmerSports真的算不上美好。
回到本文题目,安踏亿吞并AmerSports,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得?
斯多克觉得,有点贵,溢价太高。
(文章为原创内容,由斯多克平台独家撰稿,请勿自行转载,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