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底子好,前景却并不乐观
论高等教育实力,西安绝对属于国内头部行列。细数家底,坐拥60多所高校的“大户”,有高峰亦有高原:7所“双一流”大学排排坐,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在老牌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的领衔下,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种子选手”表现不俗、齐头并进,甚至共同勾勒出时代发展的轮廓,不可谓不强悍。底子好,不仅体现在高校整体发展上,更体现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天然优势上。截至年,西安的毕业生数量已经突破20万,高居全国第一!通过对比各高校就业地区去向后发现,几乎半数人毕业选择了留在西安。以“人才梦工厂”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年,学校本硕博毕业生的单位去向中,选择留在西部的占到五成,其中留在西安的又占到70%以上,而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数量出人意料地位居次席。其中,博士更是留在西部人数最多的群体。这表明本土培养、有志在西安继续发展的青年人才基数十分充足,比起东北近乎“惨烈”的人才外流,西安的局面看似舒服很多。与此同时,由于年3月“史上最宽松”落户*策出台,外地人才涌入,当年9个月的时间,西安共迁入18.6万人,其中学历落户人数近10万,占户籍新*落户总人数的80.64%;近3年以新增.87万常住人口,排名15个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量第一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7.73万人。这一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说明“西”引力人才引进效果明显。
说到这,看似人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怎么会前景不乐观呢?
这还得从“东南飞”的故事说起。
02
年轻人才引进与高层次人才流失“此消彼长”
通常情况下,人才培养与引进能力突出的城市,人才留存能力也一流。比如杭州、苏州等新一线城市,无论本硕应届毕业生这样的基础型人才,还是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它们都能引进来,还留得住。西安属于例外。年轻人确实吸引得来,但高层次人才流失也逐渐加剧,更多是被动接受止不住的“东南飞”。近年来,不少东部高校开出诱人年薪与巨额科启费,以此重挖“帽子”学者;有些学校甚至主动放低身段,通过“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的方式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而且充分考虑到配偶子女的安置问题,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在这样的攻势和诚意面前,当年西安高校一手培养起来的本土学者纷纷选择离开。换句话说,费钱费力培养和吸引过来的潜力股,当他们成为中流砥柱的时候,终有一日,要被挖走。这可预见的悲壮局面,对于正值复兴发展阶段的西安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高校陷入人才“培养、引进与流失”的循环,使得这座以工业为龙头的城市隐忧近在眼前:钱学森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卓越功勋渐次离去,中生代领*人才出现断档且不断被“挖墙脚”,新一代才俊孕育希望、但成长速度仿佛与高层次人才流失速度相互抵消掉了。“硬科技”是西安的新IP,只有人才“造血”功能,远远不够,如果留存能力薄弱,无法找到平衡前进的支点,曾经积攒下的老本不知能吃到何时。所以对于西安来说,引才之后,如何培育留住人的土壤,确实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新课题。03清点手中底牌,未来还有得拼现阶段,想办法引进并留住这批年轻人,别让止不住的“东南飞”现象继续蔓延到未来,是西安需要思考的大事。虽然待遇和地缘暂时拼不过那些发达地区,但作为中国“大半壁江山”的引领者,这座千年古都手中还是有底牌可供调配的。西安经济总量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年GDP.19亿元,年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今年跻身全球经济竞争力城市强,是中国西部唯一上榜的城市。
首先,作为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张闪耀的名片,借着“网红旅游城市”的人气乘势而起,先吸引足够多的年轻人来此定居发展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今年,西安跻身全球经济竞争力城市强,是中国西部唯一上榜的城市,也是榜单中名次上升的两座北方城市之一。在连续两年遭遇围追堵截后,年西安终于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这样的回暖趋势无疑会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不少底气。
再说资源。占据着西部头把交椅,西安一直格外受偏爱,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产业项目等,都优先向西安集中,这是多少城市羡慕不来的基础优势。近几年,又获得新的国家战略*策支持——开发西咸新区。自此,西安的城市骨架拉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供丰富的岗位,全新的蓝海为吸纳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契机,城市的活力与竞争力增强指日可待。
聚焦到高等教育发展,西安高教实力和底蕴厚重,容量大但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国家今年数次强调并通过专项行动支持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西安注入一针强心剂;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已经开始寻求“自救”之路,布局东部发达地区,促进成果转化,反哺地方发展,并由此提升知名度。当然,西安可发挥的优势还有很多:“一枝独秀”的区域地位、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甚至引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都大有文章可做。如果再学习一下好兄弟成都的经验,优化营商环境和购房环境,让人才感受到安居乐业的可能性,那就更加容易留住想要的群体。千百年前,长安人口超百万,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历经风云变幻至今,身处东部强势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求人才。眼前的西安或许遇到了不小的难题,未来在前进中摸索破局,势在必行。重新定位、整合资源是关键,无须惧怕,也不必自怜。峰回路转,需要底蕴、更需要气魄。西安恰好兼而有之。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