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运动习惯。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人们的生活重启,户外和健身场馆渐渐热闹起来。然而,受疫情期间无法进行户外运动和居家时间增多的影响,人们日常的户外健身需求部分转为室内健身,在后疫情时代,激发出居家健身和线上健身的消费需求。
在全民健身日来临之前,记者采访多位运动爱好者,看看他们的运动习惯发生怎样的改变,并探讨居家健身与线上健身作为体育消费新形态,如何推动全民健身行业进行更多商业模式的探索。
01:58〓健身者说〓
九旬“不老潮翁”:“热爱运动,哪里都是运动场”
在越秀公园,要问起一位每天练习爬行的长者,常来这里运动的人都知道指的是李培良。头戴棒球帽、爱穿红色运动裤,这个步伐利索、身姿柔软的老人丝毫看不出来已年过九旬。“从十几岁开始跑步、骑行,参加过‘火炬长跑队’,两次跑步去北京,爱运动爱了一辈子。”李培良说。如今的他耳聪目明,是周边一带有名的“不老潮翁”。
李培良介绍,疫情期间,足足在家待了两个月的他一天没落下运动。在不足40平方米的家中,李培良用自创的“龟蛇爬行法”锻炼,从房间爬到客厅,从客厅爬回去,然后拉筋、倒立。一组半小时的锻炼对李培良而言并非难事,歇一会儿就可以再来上一组。“不出门,是响应国家号召不添乱,在家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抵抗病*。”李培良告诉记者,为了鼓励人们宅家运动,他还让七旬老伴拍下自己运动的画面,自己再简单编辑后上传到各大短视频以及社交平台,打上#蜗居坚持爬行##抗击病*#等话题,视频获得不少点赞。
进入5月后,李培良每天上午去附近的越秀公园体育场锻炼,下午则在家做运动。李培良认为,疫情并没有改变他的运动状态,只要有一颗热爱运动的心,哪里都可以是运动场。
90后小夫妻:巴西柔术和拳击可在家随时开练
住在海珠区昌岗一带的90后小夫妻袁震和刘诗敏不如李叔“狂热”。袁震原本在健身房练习巴西柔术,一周练三次左右,周末还会去附近广美的操场跑步锻炼。疫情期间,健身房关门,他坦言,运动明显减少,为了保持状态,他会尽量在家做一些体能锻炼,如俯卧撑、波比跳,以及借助负重包、壶铃等进行力量练习。巴西柔术讲究对抗技术,袁震认为,健身房有运动气氛,但存在干扰,在家可以安静思考、总结技术。
妻子刘诗敏在他的鼓励下,宅家期间也有了新爱好——拳击,运动量大,而且有助于发泄情绪。拳击手套、腰靶、手靶,袁震花多元网购了一套拳击设备,然后配合妻子在家开练,一些基本的动作则通过短视频教学平台学习。复工复产后,袁震回到健身房,诗敏却爱上了在家打拳击,因为可以随时随地酣畅淋漓地打上几拳。
袁震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企业为了鼓励员工锻炼,今年4月底,在员工服务